第476章 改土归流议(1 / 2)

我是正德帝 吾观复 2063 字 16天前

暮春三月的紫禁城,空气里浮动着草木萌发的湿润气息,却渗不进乾清宫西暖阁一丝一毫。窗棂紧闭,将最后一点天光与御苑里开得正盛的棠棣隔绝在外。

皇帝朱厚照端坐于御榻之上,玄色常服衬得他的脸庞愈发沉静。

而他的御案上,放着兵部呈上的奏本。

原来兵部上奏:“四川芒部陇氏衅起萧墙,骚动两省,王师大举,始克荡平。今其本属亲枝已尽,无人承袭。请改为镇雄府,设流官知府统之,分属夷良母、响落角利之地,为怀德、归化、威信、安静四长官司,使陇氏疏属阿济、白寿、祖保、阿万四人统之。其原进贡马匹及额办税粮,尽行停免,但令多置驿马,以供走递。官吏、军人俸粮,暂于布政使司别处或永宁税课司关支。待二年之后,生齿渐繁,然后计亩征租,随俗编差,以为永久之计。”

同时又言:“兴革首务,贵在得人。云南巡抚陈九畴、重庆通判程洸、松潘参将何卿,皆识略过人,习知彼中事体。陈九畴可迁四川巡抚、程洸可升试知府,何卿可令提督修城。”

朱厚照已经看了很长时间了。

他觉着这个奏本可以允许执行,因为这样可以对东川军民府敲山震虎。

正德十七年正月,东川军民府署印舍人禄庆屡违贡期,诉称称??苗梗路不得,故而违反,那一次放过他了。

没想到今年又是东川军民府土官知府禄宽弟禄庆奏免赴贡。自己忍着同意了。

如今兵部借口四川芒部陇氏既然已经荡平,且“亲枝已尽,无人承袭”于是奏请改土归流。这件事上是否能在东川府上做做手脚,还要等内阁的人来了之后,看他们怎么说。

不一会儿,刘全忠进来报:“主子爷,阁臣已奉旨在外侯见。”

“传。”朱厚照赶忙调整一下坐姿。

待内阁毛纪等人前后进入,行礼完毕。

朱厚照开门见山道:“魏彬,将这个奏本仔细读给阁臣们。”

魏彬连忙应喏,便展开奏本读了起来。

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读本,看来皇帝对奏本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待魏彬读完。

朱厚照方开口道:“兵部奏报,都听见了。”

毛纪等人异口同声道:“臣等听的真切。”

“芒部陇氏,自取灭亡,王师幸不辱命。如今兵部条陈善后之策,改土归流,分设四司,迁调能员,还有这钱粮支应的章程…”他指尖在奏本上轻轻一叩,发出沉闷的回响,“…事关西南长治久安,尔辈如何计较?”

众人闻言,除了掌管兵部的王宪早知奏本,其余人等都是微微皱着眉头,显然在打着腹稿,思考如何应对。

“先生,”朱厚照唤道,“先生为首魁,老成谋国,此事当如何区处?”

毛纪深吸一口气,便道:“臣毛纪,诚惶诚恐,谨奏陛下。”稍微停顿一下,便又接着道,“陇氏盘踞芒部百有余年,虽蕞尔蛮夷,然其地险峻,其民剽悍。骤然废其世职,尽设流官,恐非上策。”他顿了顿,似在斟酌字句,“‘改土归流’,名目虽善,然操之过急,犹如拔苗。彼处蛮众,素畏其土酋如虎狼,今一旦尽去旧主,以汉官临之,言语不通,习俗迥异。臣恐…恐其疑惧丛生,反侧不安。万一有奸宄之徒从中煽惑,啸聚山林,则前番荡平之功尽弃,反启无穷边衅!此非长治久安之道,乃取乱之道!”

朱厚照闻言似乎已经习惯这个先生的召对流程了,凡事求稳。

不过毛纪话音刚落,身为次辅王的琼已踏前半步道:“陛下!臣王琼,斗胆陈言!”

毛纪求稳,王琼偏不。

朱厚照闻言心中不免烦躁,又开始了。但是还是面色平静道:“卿且说来。”

“谢陛下”王琼鞠躬行礼后,便道“毛阁老所虑,固是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