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乐毅的精准判断(1 / 2)

刘备神色渐缓,忽见窗外寒星乍亮,恍若当年涿郡桃花下的天象,深吸一口气后,拱手一礼道:“子房先生之言,如暮鼓晨钟。备几误大事……”

立刻转身对关张二人道:“即刻传令,各关隘加强戒备,出征辽东之事容后再议。并以简雍为使者,持备亲笔书信,前去京城拜见陛下!”

待众人退去,刘备独留张良,低声叹道:“若非子房先生深谋远虑,好不容易平定的并州诸郡,恐怕会再起祸乱。”

张良望见天色已暗,周围的火把已经升起,恍惚间,又见到了四百年前的楚汉烽烟,轻声叹道:“身逢乱世,玄德公志在天下。当知有时静待风云,比执炬逆风更为明智。

昔年…………有位子房无比敬重之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战略家,永远能后发制人!’”

原本历史中,刘备就是因为麾下缺少顶级战略家,才让他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跑。

直到诸葛亮出山,为刘备集团规划与明确战略路线,刘备集团才最终完成鲤鱼化龙。

若是刘备在创业初期,在河北之地,嚷嚷着兴复汉室,正巧觉得袁绍不能成事的荀彧,看到了刘备这支潜力股,而选择投奔。

很可能如同如今张良一般,劝说刘备收复无人区的并州诸郡,渐渐以此为根据地,与天下群雄争夺天下。

刘备没有根基,不可能起步于世家大族扎根的中原或是北方大郡,因为降不住这帮世家大族。

袁术这般出身,面对南阳的顶级世家大族,同样招架不住。地方豪族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刘备起步的最佳地点,就是世家大族稀少的边郡之地。

汉末至三国时代,诸葛亮、鲁肃、荀彧、司马懿皆属于顶级的战略家。

诸葛亮为刘备指出关键的益州、荆州,鲁肃为孙权明确联刘抗曹,因为只有老二与老三联手,才有可能逐渐蚕食北方的老大,曹操集团几乎前中期的战略方向,都是荀彧与曹操联合商量之下完成。

刘备得到张良,就相当于提前二十年得到了战略眼光不低于诸葛亮的大才,甚至犹有过之。

这对于刘备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个政权或是集团,最困难的就是创业初期。

一旦有了方向,或是有人为你指明正确的道路,许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二十一。

冀州,魏郡,邺城。

邺城地处华北平原的漳河流域,这里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滦河三大水系冲积而成,形成了肥沃的农业区,故而邺城历来成为北方政权的经济、农业、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北方的腊月天低云重,一派沉沉的死灰色,仿佛一口倒扣的铁锅,要将人间所有的生机都闷绝其中。

华北平原西北的土地冻得坚硬如铁,龟裂出无数细密的口子,像是苍老妇人绝望的皱纹。

魏郡的城墙垛口积着三指厚的雪,城内却蒸腾着鼎沸人声。

青瓦屋檐垂下一尺冰凌,底下是摩肩接踵的市集,绢帛铺子悬着赤红蜀锦,冻得硬挺的绸面在冬日里泛着冷光。

漕运码头的苦夫呵着白气扛运冀州粟,麻绳深勒进裹着破絮的肩头,粮袋压得积雪吱呀作响。

城楼戍卒呵着冻僵的手掌眺望,见十里闾阎的炊烟与香烛交织成灰霭,太守府飞檐下的铜马迎着风雪铮铮作响。

暮色初合时满城燃起椒柏酒的火光,富豪之家的守岁烛透过茜纱窗,将雪地染作一片氤氲的胭脂色。

太守府内。

袁绍捻须轻笑,将公孙度自立为公的消息,向前来参与会议的众人一一说明。

如今袁绍麾下,可谓是谋臣如云,武将如雨,占据冀州最富庶的地方,兵强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