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权之前的地域。官员委任由孙权举荐,该官员必须要到洛阳接受委任,才能够到地方上任命。至于赋税问题,免除十年,十年后按照大汉赋税执行。
对于这样的条件,孙权是有所退让的。
比方说第一条就是孙权的巨大让步。
刘军打到哪里就驻军在哪里,这就是逼迫孙权早点夺权。如果刘军都占据了好几个郡了,孙权还不能夺权成功,那就没孙权什么事情。
官员前往洛阳接受委任,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最后的免除十年的赋税,孙权觉得已经足够了。
别说是十年了,只需三年,孙权觉得自己就能够反扑刘俊。
只可惜孙权想得很美,却不知道他和刘军达成协议的事情,刘俊压根就不知道。
一切都是贾诩在操作的。
至于刘俊会不会同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和孙权达成协议之后,贾诩开始调动兵马,猛攻豫章。
同时锦衣卫们也开始出动,在江东境内不断散播谣言。
其中一条谣言就是曹操毒害孙策,试图吞并江东。
江东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没有因此而出现慌乱。
不过百姓们就都知道了孙策和周瑜都已经无法抵抗刘俊了,难免会恐慌。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
在刘军的猛烈进攻之下,江东军和曹军苦苦地支撑着防线。
由于江东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曹操给抓进大牢,最后虽然是解除了误会,但曹军武将也开始和江东军貌合神离。
出工不出力已经是常态了。
因为曹军的懈怠,使得刘军不断地扩大地盘。
三日之中,刘军攻破三座城池,让江东和曹军反攻计划出现了反转。
与此同时,张辽和黄忠更是联手挫败了鲁肃的进攻,让江东军损失了不少的兵马。
各种坏消息传回吴郡,孙绍眼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对劲,急忙找来了张昭和张紘进行商议。
张昭和张紘都是内政高手,但要他们如何破解军事难题,这就有点为难他们了。
“眼下之局,我军陷入被动,刘军兵力雄厚,我军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张昭提出了一个办法。
兵力不足是摆在面前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刘军给占据了三座城。
孙绍是年轻,但不意味着他笨啊。
张昭的计策,顶多就是保持对峙,但绝对会耗费江东的潜力。
这不是孙绍想要的。
可眼下江东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了江东换来一个明确的方向。
现在江东也只能继续着现在的战略对策。
大汉的战争,已经集中在了东南和西南,其余地方那是安居乐业。
身处于洛阳的刘俊美滋滋地看着各地传回来的各种情报。
随着朝廷各种惠民政策的深入,各地的民生经济已经开始慢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些富庶之地,已经可以预见今年的丰收了。
纸张和书籍的推广也进行得十分顺利,给刘俊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刘俊不是土财主,收的钱越多,他花的也越多。
虽然大汉已经开始欣欣向荣了。但问题也渐渐突出了。
人口还是太少了。
哪怕因为刘俊的乱入,结束了中原持久的大战,可百姓还是收到了巨大的影响。
比方说冀州的人口到了现在,也没有恢复到当年最鼎盛的时期。
对于这一点,刘俊倒不是很担心。
只要鼓励生育的政策不停地推下去,人口一定会不断地上涨。
当然了,刘俊也没有等着,加大力度投入到高产粮食、作物,推动技术的革新。
相信不远的将来,大汉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