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罢相(2 / 5)

风流大宋 林二虎 6278 字 14小时前

即找他来商讨此事。

胡衍在此之前,已经得到了秦刚派出的使者提醒并交待给他具体的情况了。

此时与官军相持,最忙碌的便就是特勤房了。尤其是在江宁府,情报搜集十分得力。王禀前脚去了和州,后脚相关的情报及背景资料就送到了秦刚的案头。

秦刚原来的记忆中,是不会记得像张怀素谋反这类冷门知识的,所以无论是当初在京城见到他的弟子,包括在高邮见到张怀素本人,也只是直观地反感此人,不屑于同他交往混迹而已。

而此时在看了所有情报后,终于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张怀素并非只是简单的野心家,他自己在谋划方面做的准备极深。除了广收弟子、蛊惑人心之外,他还四处结交公卿官员以及地方士大夫,目的就是要拉更多的人下水,其中居然与蔡卞、邓洵武都有姻亲,也正因如此再攀结上了蔡京。

由于张怀素擅长察看风水,二蔡的父亲去世、还有蔡京妻子去世后的墓地,都是由张怀素亲自勘察选定,甚至在两处的刻碑中还有记录。

秦刚觉得,谋反一事是重罪,张怀素与蔡家之间存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此时不利用一下,实在可惜。于是他便将此事背后的关联细节都写清楚,让人直接交给了正在江宁城内的胡衍。

胡衍本来就想着如何做好这个二五仔,而且他自身目前在京城里的发展总是受到蔡京的压制,拿到这些情况,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即跑来与高俅商量:

“和州谋反一事可不是小事,我要特意提醒一下太尉,这吴储、吴侔两人,并不是普通官员,他俩可是朝廷前宰相吴充之孙、前宰相王安石之外孙,所以他们有个胞姐,嫁给了此时的尚书右丞邓洵武为妻;还有一个姨嫁给了前宰执蔡卞为妻。而这邓洵武与蔡卞又是谁?他们可都是当朝司空、宰相蔡京的跟班至亲啊!下官还听说这次谋反主谋的那个道人,与蔡京交往甚密。他自己的住处就在真州。太尉应立即派人前去搜查,要是能够搜到与蔡相公之间的书信……”

“啊!妙极!正如沧海所言,一旦能够找到关键证据,一定能扭转京城的局面!”高俅大喜,立即派人赶往真州【注:即今天扬州仪征】。

此时真州虽属江淮东路,但流求方对江淮东路只控制极少数中心城池,真州距江宁府太近,此时双方又处于停战状态,于是高俅的人顺利地找到张怀素的住处,并成功查获大批他与包括蔡京在内的京城权贵之间的往来信件,让人都送至寿州。

对于吴氏兄弟与张怀素的谋反案,淮南西路刑司不敢小看,仔细核验了所有的人犯与证据,包括后面及时送到的张怀素与他人的往来书信,一并标注意见之后,便立即押送至京城。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宋时大背景便就是如此。

因为此时的文人既不屑于与武将结交,多半是与张怀素这种神神叨叨的人物来往,所以他们的谋反便就没什么影响力,就算是举旗后,多半就会被地方平定。

但是,造反毕竟是造反,而且主谋者还是一地知州,赵佶闻讯后大怒,尤其是同时看到高俅加油添醋地发来张怀素与京城高官结交的密报后,便要求大理寺对此案从重从速查清!

此时站在赵佶身旁伺候的太监杨戬,这厮不仅早与蔡京勾结,而且由于蔡京的长子蔡攸一直在宫中编修《国朝会要》,两人关系极熟。他也多少知道些张怀素曾与蔡京相从甚密的背景,只是看着赵佶初闻消息时的暴怒情况,不便立即开口。

等着过了好一段时间,他在陪着赵佶在花园里闲逛之时,才装作有意无意地说起:“官家为这大宋之江山社稷,可谓是终日殚精竭虑矣,这天下万民谁还不甘心俯首听命?所以这些江南的外臣妖道,实在是狗胆包天,放着封官受禄、太平享福的好日子不过,非得要自寻死路,实不足以让官家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