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散装江南之其三(1 / 4)

南直隶要比后世的散装省更大,下辖十四府,四直隶州。

江南五府,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镇江府和常州府,但是苏镇常松三府,并不认可应天府也是江南的,毕竟南京有一部分治地在长江以北。

江北扬州府、淮安府、凤阳府和庐州府。

其中凤阳府地位特殊,是大明祖陵所在,凤阳皇城是专门圈禁皇族罪犯的。

凤阳和淮安两府一般都是并列,大明一般设置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淮安诸府,所以称呼为淮抚或者凤府。

如今的淮抚就是工部侍郎王之桓。

扬州府是盐业枢纽,庐州府有重镇合肥,是江淮防务核心。

沿江还有四府,这四府主要是军事上的重镇。

安庆府控制鄱阳湖口,是防范赣闽流民进入南直隶的要冲。

池州府要防治河汛,是长江排洪的主要出口,每次长江发大水都要倒霉。

太平府是扼守金陵的屏障,当年是定都南京时期的京畿。

宁国府治所宣城,是皖南山区防御枢纽。

这四府是南直隶中最衰落的,主要是南京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这些军事屏障的重要性下降,主要功能成为阻挡流民的地区,需要安置大量涌入南直隶的流民。

这四府经济负担沉重,还要和南直隶一起卷科举,是南直隶十四府最不满的地区。

另外还有四直隶州。

直隶州,就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单位,地盘介于府和县之间,类似直辖市。

徐州不必说了,徐州地方的故事众所周知。

滁州也很有名,环滁皆山也,是江北马政中心,太仆寺有官署。

和州是江防重镇,封锁长江巢湖水道。

广德州是南直隶和浙江交界,也是军事重镇。

苏泽自己就是苏州府人,他总结南直隶的散装原因主要是三点:

治权混乱、经济差异和文化鄙视链。

南京曾经是首都,所以南直隶就是京畿。

南京的治权是非常混乱的。

十四府四州的行政权,理论上归属南京六部的。

但实际上,明廷又特别喜欢在这些府上设置巡抚。

比如海瑞之前那个应天十府巡抚。

再比如凤阳淮安的淮抚,这都是常设机构了,还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巡抚,根本不理睬南京六部。

这已经是灾难了,更灾难的是,沿江四府,也就是安庆池州太平宁国,再加上四州,属于军事特区。

这里有时候设置兵备道,有时候不设,但是都属于军事重镇,归属于南京守备太监监督管理。

运河沿岸的各府,要征课盐税,主要是淮安扬州,又归属于漕运总督管理。

这种治权混乱下,南直隶的地方官员往往十分的混乱。

申时行他养父担任过的苏州知府,这个职位受到南京吏部、应天巡抚节制,同时还要被织造太监监督。

经济差异就更大了。

苏松二府占据了南直隶过半的粮税,但是凤庐二府也有话说,他们的还是要课马税的,这可要比苏松二府痛苦多了。

淮扬也要说了,他们岁入盐课折银可是超过整个南直隶的田赋了,论纳税淮扬不是更重。

最后就是文化鄙视链了。

南直隶说着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文化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圈子,各地方言差异都极大。

具体说,北方是中原文化,徐州算是鲁文化圈子,习俗和语言和山东类似。

江淮官话是苏中地区的主要方言,淮扬也同样历史悠久,底蕴上也不差。

江南是吴文化圈子,大明就是江南文化最昌盛,江南的概念不断缩小,江南文化更是鄙视北方地区。

南直隶西部地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