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散装江南之其三(2 / 4)

就是后世安徽地区,又是徽州文化,这里也是自成一派,名人古迹也不少。

四个圈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却强行融合在南直隶中。

不散装才怪。

最反对开征商税的,就是江南地区了。

这里商贸发达,政治上士绅治理乡村,不希望官府插手乡间事务。

文化上书院私塾林立,也不需要公办小学来兜底。

但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南直隶第一个跳出来要求开征商税的,竟然是扬州府。

扬州府,下辖江都、仪真、泰兴、宝应、兴化、如皋和高邮州,是南北漕运的重要枢纽,也是整个南方盐税的核心。

七月二十九日,扬州知府申思科上书,整个扬州府县衙门,加上本地士绅学子联名,请求朝廷在扬州府开征商税!

当这个请愿送到内阁的时候,首辅高拱和次辅张居正都激动起来!

果然这个方法是对的!

从府开始,逐个突破,只要每一个省能有几个府开征商税了,那很快其他府就会看到好处,也会继续跟进。

等一个省大部分的地区都征收商税了,对于那些不征商税的地方来说,他们反而是吃亏的那一方。

因为在分税改革下,征收商税的地方官府是获利的。

扬州,是大运河沿岸的重镇,一旦扬州开征商税,那么运河运输的江南货物,都要在这里被课税一次。

这些税收会进行分账,分别落入到京师朝廷和扬州官府手里。

而如果是扬州自己生产的商品,在生产的环节课工业税之后,凭借税单就可以免除沿途的商税。

也就是说,扬州自产的货物,扬州官府能够拿到税,途径扬州的货物,扬州官府也能课税。

这就变相等于扬州官府在替朝廷,向江南的商品抽税了。

分税改革竟然还有如此妙用!

这下就连张居正都开始服气了,这世上怎么有苏泽这样的财政天才?

越是这样,张居正越是追悔莫及。

张居正矢志改革,一生做事,很少后悔,现在他唯一后悔的,就是苏泽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弟子。

如果有这样的弟子全心相助,自己的改革目标肯定能完成,而且自己完成改革之后,也可以放心的将朝政托付给苏泽。

一个完美的助手兼完美的政治继承人,竟然就这样和自己擦肩而过。

张居正再看看自己剩下的弟子,申时行老成周全,王锡爵刚正能干,可和苏泽一比,又差得很远。

——

“号外号外!陛下御准扬州府士绅开征商税!”

从直沽匆忙赶来京师的顾宪成,刚刚抵达城门后,就立刻买了一份最新的《乐府新报》,简单看完了之后,就迅速前往无锡会馆。

等到顾宪成来到会馆后,立刻找到了自己的同乡好友高攀龙。

“叔时兄(顾宪成字),你怎么回京师了?”

上一次吴淞铁路筹备协商会议之后,顾宪成大受打击,他选择了放弃科举,前往直沽,报名了范氏开办的铁路学校就读。

只能说顾宪成的眼光果然很准。

直沽铁路学校第一期开班之后,顾宪成是读书人,本身也有算学基础,很快就在一众学员之中脱颖而出。

直吴铁路公司成立之后,直沽到京师的铁路开始修建,朝廷急缺铁路上的人才,于是铁路学校这批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直吴铁路公司录用了。

顾宪成一边学一边干,半年多的时间,就从实习技术员,变成了正式的技术员,已经成为铁路施工的技术骨干了。

而他的月薪,也已经变成了一个月十银元。

这个月薪让高攀龙都眼热了。

县令明面上的俸禄,也就是四十银元一年。